跳到主要内容

061

第四章 正 中 品

二八一 正中本生谭

〔菩萨=行者〕

序分

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,对舍利弗长老及耶输陀罗长老尼与庵罗果汁所作之谈话。即正等觉者于毗舍离之重阁讲堂转胜法轮时,摩诃波阇波提憍昙弥率五百释迦族之女相伴而来,请佛许可恳愿出家入团。尔后此五百之比丘尼受难陀迦之教诲,得阿罗汉果。又佛在舍卫城近郊时,罗喉罗之母夫人自思:“予夫出家至一切智者之位,予子亦出家同住于彼之近侧。予于家内,何所作为?予亦出家往舍卫城,与正等觉者及予子可不断望看生活。”于是往比丘尼之草庵出家,与阿阇梨及和尚俱,同往舍卫城。见佛与爱子后,住居于某尼寺,罗喉罗沙弥前往面见其母。

某日,长老尼罹患腹痛,于爱子来访时,不能外出与彼会面,由他人出而宣告不快之旨。彼往母处问曰:“我母有何需要?”母云:“爱子!予居家时,饮浇砂糖之庵罗汁可以宁静腹痛。然今为巡回托钵生活,由何处得?”沙弥云:“予将得之持来。”于是离去。

此具寿(罗喉罗)之和尚为法将舍利弗,阿阇梨为大目犍连,叔父为阿难,父为正等觉者,彼实为一大幸运儿。虽然如此,彼不往他人之前,只往和尚之前敬礼,作悲颜停立其侧,尔时舍利弗长老向彼曰:“罗喉罗!何故作悲颜耶?”罗喉罗:“我母为腹痛所恼。”舍利弗:“彼女何所需要?”罗喉罗:“饮浇以砂糖之庵罗汁,可以快愈。”舍利弗:“善哉!予为得来,汝勿忧心。”

翌日,舍利弗伴罗喉罗入舍卫城,使沙弥坐于待客室中,己则进入王室。拘萨罗王劝请长老入座,恰于此一刹那,花园之卫士持来一笼结实累累、纯熟甘味之庵罗果。王剥庵罗之皮浇以砂糖,亲自压碎,充实于长老钵中。长老由玉座往待客间,付与沙弥云:“速持奉汝母。”彼持往奉献,长老尼食毕,同时腹痛宁静。

于是王亦遣人谓曰:“长老坐于此处未食庵罗之汁,汝往察看,究竟与他人与否?”使者随长老而往,得知此事,还来报王。王思:“若佛营家庭生活,佛为转轮王,罗喉罗沙弥为其宝皇太子,长老尼成其宝后宫,一切世界之支配权为彼等之物,我等亦应须奉仕彼等而生活。今彼出家,住于我等近处之际,如惜物力,实为不适。”自此以后,彼为长老尼不断赠与庵罗果汁。

长老与耶输多罗长老尼庵罗果汁之事,普遍为比丘之僧伽所知,某日,集于法堂,开始议论:“诸位法友!舍利弗长老与耶输多罗长老尼庵罗果汁,甚为满足。”佛来此处问曰:“汝等比丘!今有何语,集于此处?”比丘云:“如是如是。”佛言:“汝等比丘!舍利弗与罗喉罗之母庵罗果汁,甚为满足,非自今始,前生亦为如是。”佛为说过去之事。

主分

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,菩萨生于迦尸村某婆罗门家,达成年时,于得叉尸罗修习学艺,居家为家庭生活。父母死后,入仙人出家之道,于雪山地方获得诸种神通及定力,为诸仙人之群围绕,为一群之师。经长时之后,为得咸味及酸味,由山岳地方降下,游行到着波罗奈,在花园之中住宿。

但因仙人之群戒德光耀,震动帝释之宫殿,帝释熟思,知其原因:“予须荒废此苦行者之住所,如此则彼等之住所破坏,于混乱之中,不断放浪于各处,不能得心之平静,如是则我如意得安。”“究应用何方法?”彼思种种方法之时,此一方法浮现,彼思:“中夜警戒过后,予入王第一夫人寝室,停于虚空,予告彼女云;‘贵妇人,若汝得食正中一庵罗果之实,汝将能得转轮王之儿。’王由夫人闻得此话,必为求庵罗果之实,遣使至果树园。尔时予使庵罗果消失,于是告王果树园中无庵罗之实,王问:‘是谁食之?’‘苦行者等食之。’王闻此必将鞭笞追放苦行者出园,如是使彼等烦恼。”

于是彼于中夜警戒过后,入寝室立于空中,彼自身显现天王之姿,向彼女交谈,说第一第二之偈:

    正中有树     食天果实

    怀妊之女     生转轮王

    贵妇人!

    汝为王妃     受夫君宠

    王将赍汝     正中之果

如是帝释向夫人说此二偈,并谕彼女曰:“贵女勿懈,不可犹豫,明朝可告知大王。”帝释于是归还住所。

翌日,彼女伪装卧病,并示意于侍女等。王高张白色天幕,坐于狮子座上,观赏舞蹈,但不见王妃,王问侍女:“妃在何处?”“夫人卧病。”王往夫人处,坐于卧榻之侧,抚其背而问曰:“吾爱!汝何病?”妃:“大王!予无他病,予思食物。”王:“欲思何物?吾爱!”妃:“正中庵罗之实,予君!”王:“正中庵罗之实在于何处?”妃:“予君!正中庵罗之实,予亦不知。然予得此果实则有生命,如不能得,则无生命。”王:“予将持来,汝勿忧心。”

王慰妃后起立,坐玉座呼集大臣等,王问:“妃欲愿得正中庵罗之果,如何可得?”“大王!二庵罗中间之庵罗,即为正中之庵罗,可遣人往果树园持来正中之庵罗,捧献于夫人。”王云:“甚善!”“如此之庵罗持来。”遣人赴果树园中。帝释依己之威力,如已食之状,由果树园消灭一切庵罗果实。诸人前来果树园中,搜寻各处巡回几遍,不能得一庵罗,归来向王报告果树园中无一庵罗之事。王:“谁食庵罗?”使者:“苦行者等,大王!”王:“鞭笞行者等由园中赶出。”诸人:“善哉!”承诺王命予以追赶。

帝释之企图成功,王妃则不断卧床欲得庵罗果实,王则不知何术,集大臣与婆罗门,王问:“正中之庵罗之事,汝等知之耶?”婆罗门等:“大王!正中之庵罗,乃天人等之食物,我等闻传言在雪山之黄金窟中。”王:“谁能持此庵罗归来?”婆罗门:“彼处非人所能往,可遣一鹦鹉之子是为良策。”

此时王宫有一鹦鹉之子,身体大如王子等车轮之毂,力强、贤明、巧于策略。王伴彼来曰:“可爱之鹦鹉!予多施汝恩惠:住汝黄金之笼,以金色之皿,饲汝熬甘味之谷物,饮汝砂糖之水,汝亦须为我等勉为一事。”鹦鹉:“吾王!请下命令。”王:“可爱之鹦鹉!王妃欲望正中之庵罗,然彼庵罗在雪山之黄金窟中,彼为诸神之食物,人不能往其处,因此,汝可持其实归来。”鹦鹉:“善哉,大王!予将持归。”于是王对彼以金色灿烂之皿,飨以熬甘味之谷物,饮以砂糖之水,煮炼百次之胡麻油涂其翼下,两手取之,立于窗际,放之于天空。彼表忠诚于王,飞扬于天空,起离人界,往于住雪山第一山洞鹦鹉之处寻问:“正中之庵罗,在于何处?教予彼之场所。”彼等:“我等不知,第二山洞之鹦鹉容或知之。”彼由彼等闻之,由其处飞赴第二之山洞,如是连访第三、第四、第五、第六之山洞,彼处之鹦鹉亦均谓:“我等不知,第七山洞之鹦鹉,容或知之。”彼往其处寻问:“正中之庵罗在于何处?”彼等:“如是如是之处,位于黄金山洞中。”鹦鹉:“予为彼之果实而来,请导予往其处,而由其处得出果实。”

彼等:“此为毗沙门大王之食物,不可能接近至其处,全树由根以七层铜网作墙,一千亿之鸠盘荼罗刹守卫,如为彼等发现,即无生命。一劫之间火在续燃,如无间地狱之状。汝勿起往彼处之欲望。”鹦鹉:“若汝等不往,请对予说明场所。”彼等:“汝可通过如是如是之处前往。”

依其说明,充分探求其路,往彼场所,昼间隐灭己姿,午夜警戒过后,罗刹等陷于深眠之时,彼向近于正中之庵罗前进,由树根之处,开始攀登。而铜网鸣声大作,罗刹等惊醒,见小鹦鹉:“此概为庵罗盗者。”与以拘捕,众议纷纷,如何处置。一人曰:“投入口中咽下。”他之一人云:“以手捏碎散酒为粉。”又他之一人云:“分割为二,烧于余烬之上食之。”彼闻彼等评议处置之法,毫不恐怖,告彼等罗刹云:“汝罗刹等!汝等为谁之臣下?”“毗沙门大王之臣下。”彼云:“汝等为一王之臣下,予亦为一王之臣下。波罗奈王遣予为正中之庵罗而来,予彼时实已将予之生命捧献与王。实则为父母为主君舍生命者,无论何人,皆生天界,是故予亦由此鸟兽生活解放而将生于天界。”于是说第三偈:

    为主弃自己     尽命之英雄

    彼得如何位     我亦与之同

彼依如是之偈为彼等说法。彼等闻法,乃甚满足,皆云:“此乃适法者,不能杀之,放彼归去。”于是放开鹦鹉曰:“汝小鹦鹉!汝被解放,由我等之手安全飞去。”鹦鹉:“予前来访问,勿使空虚而归,请与一庵罗之实。”罗刹:“小鹦鹉!与汝一果实,并非我等之负担,但此树之果实附有记号而保存,一果实如不符合,我等即无生命。何以故?毗沙门王如一怒睨视,投入烧锅,千人之鸠盘荼鬼破碎散乱如胡麻之状,是故不能与汝。然可教汝得处。”鹦鹉:“可向何人求得?予之目的乃为果实,请教予得处。”罗刹:“在此金山脉中有一拜火苦行者名光味,住于金得草庵。彼为毗沙门王之宠臣,毗沙门王不断赠彼以四果实,可往彼处求之。”

彼首肯赞成:“甚善!”即访问至苦行者前,敬礼坐于一方。于是苦行者问:“由何处来?”鹦鹉:“由波罗奈王处。”苦行者:“为何而来?”鹦鹉:“主上!我等之王妃欲望纯熟正中之庵罗,为此而来,然罗刹不自予我,遣来主上之前。”苦行者:“若然汝坐,与汝。”毗沙门王赠彼四果,于是行者食二果,以一与小鹦鹉为食物。于食毕之时,用细丝线将一果实系于鹦鹉之颈上云:“汝去。”于是遣小鹦鹉行。彼运此果,往奉王妃。彼女食果,满足欲望,虽然彼女并未生子。

结分

佛述此法语后,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:“尔时之王妃是罗喉罗之母,鹦鹉是罗喉罗1,与熟庵罗果之苦行者是舍利弗,住果树园之行者实即是我。”

注1 底本及英译为阿难,而德译以为罗喉罗方可。

二八二 善人本生谭

〔菩萨=王〕

序分

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,对拘萨罗国王之大臣所作之谈话。彼为王之大辅佐官,处理一切之事务,王谓:“此乃予之大辅佐官。”对彼大加优遇。其它之人,不堪忍耐,向王进谗言,对彼中伤,王信彼等之言,不加讯问,对此有德无邪心之彼,以锁束缚,投入狱舍。彼于其处,单独居住,依具足戒,体得心之统一,成为心之统一者后,确认转变有为,得须陀洹果。

尔后王知为无实之罪,使解除锁之束缚,较以前更增大优遇,然彼云:“予将拜佛。”持诸多之香料与花环等来至精舍,礼拜供养如来,坐于一方。佛对彼亲密应接两言曰:“我等已闻卿起祸。”大臣:“世尊!有之,然予因祸而得福,坐牢狱而得须陀洹果。”佛云:“优婆塞!转祸为福,实不只卿,昔之诸贤者亦由己之祸而成福。”佛应彼之求说过去之事。

主分

昔日,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,菩萨生于彼第一夫人之胎,成长后,于得叉尸罗修习学艺,父王崩御后,登继王位。不违王之十法,行布施、护戒,开布萨会。

然彼有一大臣于后宫为不义之行,下仆等知之,告王曰:“如是如是之大臣,于后宫为不义之行。”王捕大臣知其真相,唤彼前来:“尔后不及侍予。”予以驱逐。彼往奉仕邻国之王,此等一切事件,如以前之具戒王本生谭(第五一)中所说。于是彼王三度试验,信彼大臣之言,“如是可占领波罗奈王国。”于是率领多数之从者迫临国境。波罗奈国王五百之将,得知此事,齐曰:“大王!如是如是之王,欲占领波罗奈王国,进入侵略我国土之事,可往生擒彼王。”王曰:“予由伤害他人而保王国,又有何用?汝等勿为何事。”贼王将围困都城。大臣等再近王前谓曰:“大王!不可如是,可捕彼前来。”王曰:“何亦不可为,速开城门。”王自身由大臣围绕,坐于王殿之玉座。贼王之亲兵向四门杀入城,攀登王宫,捕大臣围绕之王,缚锁投下牢狱。王坐牢狱,怜贼生慈悲之喜悦,由彼慈悲之感力,使贼王之身体发热,全身如被二炬火燃烧,彼大苦恼,问曰:“是何缘由?”彼等臣下答曰:“汝投有德之王入牢狱,是故得生此苦。”于是彼往菩萨之前乞赦云:“汝之国为汝自身之物。”将国返还于彼,云:“今后汝之怨敌,予将为之重罚。”于是,与恶大臣课以王罚,己则回归城市。

菩萨坐于装饰之大坛翳以白天盖之玉座上,使大臣等坐于周围,与彼等交谈,说第一第二之偈:

    近侍善人     是乃真幸

    与一人和     救百人死

    如是当为者     和一切世间

    若只余一人     自不往生天

    迦尸之人众     如是应谛听

如是大萨埵为大众赞叹修习慈悲之功德,于十二由旬之大波罗奈城,舍白天盖入雪山出家为仙人。

结分

佛成等正觉者身说第三偈:

    波罗奈国治国者     堪萨大王说此语

    弓矢箭筒皆舍弃     到达和平制止争

佛述此法语后,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:“尔时之贼王是阿难,波罗奈王实即是我。”

二八三 工匠养猪本生谭

〔菩萨=树神〕

序分

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,对弓术师帝须长老所作之谈话。波斯匿王之父摩诃拘萨罗,嫁其女(拘萨罗夫人)与频婆娑罗王,并赠与纳税一万金之迦尸村。后阿阇世弑父频婆娑罗时,拘萨罗夫人亦悲叹衰败而去世,波斯匿王自思:“阿阇世弑其父,予之姊妹亦因夫君先去忧愁而死,予不以迦师村与杀亲之盗人。”于是彼不以彼与阿阇世,二人之间有关此村几度引起战争。阿阇世年轻力强,波斯匿衰老,因此每次挫败,摩诃拘萨罗国民亦皆被征服。于是王与大臣等谘商:“我等屡次被破,如何为善?”“大王!圣者等巧于策略,且听祇园精舍比丘等之言语为宜。”于是王命间牒:“于适宜之时听来比丘等之谈话。”彼等尔后即依命而行。

尔时有乌陀长老与弓术师帝须长老二位高龄长老位于寺外之草庵中。弓术师帝须长老于初夜、中夜入眠,至后夜醒觉,折薪燃火而坐云:“吾友乌陀长老!”“何事?吾友帝须长老!”帝须:“汝眠耶?”乌陀:“我等不眠,将为何事?”帝须:“汝且坐起。”乌陀长老起,帝须向乌陀长老言曰:“此暗愚大鼓腹之拘萨罗王,食物可化粪尿满一土器,战术一无所知,屡次战败,被取偿金。”乌陀:“如此究应如何?亡恰于此时,间牒立听二人之谈话。弓术师帝须长老谈论战术,帝须:“吾友!战争有莲华军、战车军、辎重军之三军,如欲生擒阿阇世,于某山腹配置二处山寨守兵,由前面使见弱兵,知其入山中后,遮断入口之道,由前后两山寨突击、呐喊,速能捕彼,如被钓之鱼,如掌中之蛙子。”

间牒以此语向王报告,王闻之后,即令敲响战争之大鼓,往作战车军,生擒阿阇世,而以己女金刚娘嫁与彼甥阿阇世,并将迦尸村作为化妆金亦与之。此一事件普为比丘之僧伽所知,某日,于法堂开始谈论:“诸友!拘萨罗王以弓术师帝须之战术,胜阿阇世。”佛来问比丘曰:“汝等比丘!今有何语,集于此处?”如是如是回答时,佛云:“弓术师帝须巧于战术,非自今日始,前生亦如是。”于是为说过去之事。

主分

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,菩萨生为森林之树神,尔时,于波罗奈之近傍,有木工村诸人滞留居住。木工为得木柱而入森林,见一猪落入陷阱,带回家中养育。彼成长后,身体甚大,牙齿弯曲,为一行仪善良之猪。木工伐木时,猪用鼻转木,用口衔手斧、折、凿、木槌等运来,并把墨绳之端。彼木工恐有人食彼,伴往森林放之。

彼入森林,搜寻闲静居地好之善处住,行走之中发现山间一大山洞,彼处有球根、树根、果实、为安乐之栖家。数百之猪见彼,来至彼之住所。彼向彼等云:“予搜寻君等而行,终于相遇,此处为一乐所,予今后将住于此处。”彼等:“此处真为乐所,然此处危险。”彼:“予亦以为然。予亦见君等住于此处食物如是之多,而身体无有血肉,不知是何理由?君等于此处有何恐惧?”彼等:“每朝有一虎来,所见任何之物,皆为捕归。”彼:“彼常来捕耶?时时耶?在何处?”彼等:“常来此处。”彼:“虎有几只?”彼等:“只有一只。”彼:“君等如此众多,不敌一头之虎耶?”彼等:“实际予等不敌。”彼:“予将生擒彼,但只希望君等如予所云而作。其虎住于何处?”彼等:“住于彼山。”

彼于其夜训练猪等论述战术,彼云:“战争即莲华军、战车军、辎重军,随有三种。”彼安排训练莲花军。彼实知地利,于是彼思:“必须于此地开始战斗。”置猪儿与母猪于中间,其周围牝猪,其周围子猪,其周围青年猪其周围长牙猪,其周围有战力强之猪十头乃至二十头,作为密集部队,配置于其处。于自己阵地之前掘一大圆穴,其后掘如箕形渐渐每段加深之洞穴。彼由六七十头军猪伴随,到处云:“汝等勿恐。”施以教练。教练完毕,时已天晓。

虎起知“时至”,前往面向彼等而立。彼立于山之台地,开两眼见到猪群。工匠之养猪施以暗号:“向彼睨视”,彼等向彼睨视。虎开口逞其威勇,猪等亦如法行之,虎放尿,猪等亦放尿,如此虎所为者,彼等亦如法为之。

虎经熟思:“前此猪等见己时,即刻逃窜,甚至有不能逃走者,今不逃与己为敌,并共为自己之动作。于台地立有一猪,彼为彼等之指挥者,今之胜利为己为彼,尚未可知?”于是彼旋踵而归自己之栖家。

然有一与虎分食捕肉之伪隐者,彼见虎空手而归,与虎相谈,说第一之偈:

    若汝于台地     战胜诸猪者

    杀彼最胜者     而今唯独归

    汝力已烧尽     汝虎!    汝为无力者

虎闻之说第二之偈:

    昔日彼等恼怖畏     离散纷乱寻洞穴

    今日彼等相集合     群众徒党成一味

    彼等如此相对抗     今我难以胜彼等

于是伪隐者激励彼云:“汝往!汝勿畏,汝如咆哮跳跃,则一切之物恐怖破碎而逃走。”

于是虎振起勇气为勇士,再往立于山谷。王匠之养猪则立于二陷阱之间,猪等叫曰:“我主!贼复来矣。”“汝等勿恐,今我将擒彼。”

虎怒号向工匠之养猪攻近,当虎迫近自己时,养猪急行躲避,虎立即落入所掘穴中。虎急切不能停止,如毂轳转动,滚入入口非常狭窄之箕形壕中,形成如土块所作之物,不能周转。养猪由穴内飞出,如电光之速而行,以牙袭击虎之内股,撕裂至肾脏之边缘,将其五味俱备之肉,缠络在牙上。打碎虎头叫曰:“逮捕汝等之敌。”将虎由陷阱中抛出。其先到者,已食尽虎肉,后来者问曰:“虎肉为何味?”一面嗅闻彼等之口而走。

猪等只此并不满足,工匠之养猪见彼等之形相云:“汝等思有不安?”“君杀一头之虎,无何死怖,然尚有能伴十头之虎而来之伪隐者在。”“彼为何人?”“乃一恶德之苦行者。”“虎尚为予所杀,彼对我能为何事?予等前往捕彼。”立即与猪群一同出发。伪苦行者见虎不归自思:“若然虎为猪等所捕亦未可知?”彼往出迎之时,途中与蜂涌而来之猪等遭遇,彼取己身周围之物已迟,只有逃奔,而被追及,彼弃周身之物,迅速攀登无花果树上。“主人!我等已无方策,苦行者逃至树上。”“何种之树?”“无花果之树。”工匠之养猪指示云:“牝猪运水,猪子掘土,有长牙猪等切断树根,余者包围看守。”彼等如法而为时,大根皆无,成为直立之无花果树,如自被斧伐,一击而倒。包围而立之猪等,将伪隐者于大地上击打,粉粹为微尘,骨肉皆被食尽。于是工匠之养猪坐于无花果树干上,以伪隐者之食器法螺贝运水灌顶,被推戴为王,又向一只牝猪灌顶,作为第一夫人。由此以来至于今日,皆以无花果树为庆贺之坐椅,而以三法螺贝施行灌顶。

彼住于森林中之女神,见此不可思议之事,由某树干之穴显现于猪等之前说第三之偈:

    众团幸会集     友情不思议

    我见如是云     牙力依协力

    有牙猪胜虎     得免死恐怖

结分

佛述此法语后,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:“尔时之猪是今之弓术师帝须,树之女神即是我。”